电瓶车新国标正式对外发布并将实施镁合金迎来扩大应用新机遇!

来源:必发888    发布时间:2025-04-02 06:58:2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电瓶车安全风险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部署,提升电瓶车产品本质安全水平,工业与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瓶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已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

  据尚镁网调研,新国标明显利好镁合金材料应用。其中,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变化是“限塑”要求。新国标规定:“电瓶车在非必要条件下不应使用塑料件,使用塑料材质的部件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这一规定旨在减少电瓶车火灾的发生,降低火灾事故的危害程度,因塑料在发生火灾时会加速火势蔓延,并释放大量有毒气体。

  同时,按照新国标修订后的限重规定:“装配完整的电瓶车的整车质量应小于或等于55 kg,使用铅酸电池的装配完整的电瓶车整车质量应小于或等于63 kg”。因此,今后锂电池车型的塑料件重量不允许超出3.025公斤,铅酸车型的塑料件重量不允许超出3.465公斤。

  目前,很多电瓶车都使用了大量塑料作为结构件和装饰材料,塑件可能占到车子70%甚至80%以上的面积(但需注意,这里的面积占比并不等同于质量占比)。特别是目前市面上较多的小包型是由大面积的塑件包裹的,重量方面预估占比为10%左右,远超5.5%的标准。这也代表着,限塑之后,当前市场上备受大众欢迎的“小包车”将会成为不合规的产品。

  另一方面,新国标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瓶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kg提升到63kg。这看上去是放宽了8kg整车质量限制,但实际上也是利好镁合金等轻量化材料。其原因是,按照原标准的55kg限重要求,车企只好更多选用更轻的锂电池,在新国标对铅酸蓄电池车型放宽重量限制后,出于减少相关成本和经济性考量,预计更多车型将会改用铅酸蓄电池,同时考虑脚踏装置和后视镜重量的增减因素,仍需对此类车型整车进一步减重才能满足63kg的质量要求。

  面对这一政策变化,电动车整车企业要调整产品生产线和设计策略,以适应新的要求。在整车轻量化方案中,镁合金材料无疑将是最佳性价比的选择。电动车部件中,镁合金车架、轮毂、电池外壳等都将得到更多应用。据悉,目前电瓶车行业已经积极开始筹划镁合金替代项目开发和整车改型设计。相关镁零部件企业已经先期接到镁合金部件订单。

  据尚镁网了解,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的总销量约为5500万台。其中,雅迪电动两轮车销量保持领头羊,全年销量约为1650万台,约占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一。另外的品牌如爱玛、新日、绿源、九号、小牛等也各有市场表现。此前,这一些行业领军企业都分别开发了不同的镁合金密集型的电瓶车产品,尤其是镁合金一体化车架和镁合金轮毂的运用都已经很成熟并量产,2021-2022年镁合金涨价后相关应用有所放缓和暂停。此次新国标的实施,加上目前镁价回落,性价比再度显现,从遵从法规要求和降本增效角度,镁合金在电动车方面的应用必将强势回归。理想情况下,未来每年在电瓶车行业将有可能会有数十万吨的镁合金用量。目前,整个产业链为此正在努力跟进,已经部分做好相应的准备。期待2025年,在这一产业链上,中国制造与中国金属完美结合,同理协作,在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在自主创新方面为其他制造业及原材料行业打样,共同开创镁合金规模化应用的新机遇新蓝海!

  预告:3月31-4月2日,2025年镁产业链与镁市场论坛将在金华召开,论坛的主题是“为中国制造减重,为低碳经济赋能”。论坛特邀两轮电动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雅迪科技集团副总裁、全球营销与服务总裁王家中先生与会发表演讲“”镁合金在二轮电动车市场的应用进展与趋势”。相关企业也会现场展示镁合金在电瓶车方面的开发应用成果。敬请关注,期待参与!

  一是强化了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针对弹性软垫材料、纺织品、皮革、电气回路导线等不同类别非金属部件分别规定了防火阻燃指标。

  四是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增加了6类防篡改检查方法示例。

  七是新增了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要求,明确了生产企业应具有与电瓶车整车产能相匹配的整车及车架等主要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检验测试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

  八是要求电瓶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其中对于除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等经营性用途之外的电瓶车,在销售时可由消费者选择是否保留北斗定位模块。

  九是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改为由生产企业根据车型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安装。

  十一是要求生产企业明确电瓶车的建议使用的时间,并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进行标注。

  一是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危害。通过减少塑料件使用,以及强化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要求,能起到延缓火灾蔓延速度、降低燃烧强度以及减少火灾发生时有毒气体释放量的效果。

  二是减少交通事故风险。通过严格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等关键参数,确保车辆无法超速行驶;缩短车辆制动距离,降低碰撞事故发生风险;鼓励安装后视镜,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三是有效防范非法改装。通过完善防篡改技术指标和检测的新方法,增加互认协同功能,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从技术上大幅度提高非法改装门槛,有利于逐步减少乃至杜绝改装行为。

  四是提升车辆整体安全性能。通过增加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方便消费者实时了解电瓶车关键安全信息,若发生车辆被盗、温度过高或蓄电池电压过高等不正常的情况,可借助通信模块第一时间提醒消费者及时处置,从而增强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此外,还通过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明确标注建议使用的时间,提醒消费者及时淘汰超期服役产品。

  五是更好满足那群消费的人日常使用需求。通过放宽铅蓄电池车型重量限值,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性价比更高、续航里程更长、使用体验更好的产品;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提升产品的实用性,节约生产成本,也为消费的人提供更多的车型选择空间。

  工业与信息化部介绍,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众多购买的人、生产销售企业、行业协会、有关行政主任部门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加以认真吸收采纳,从而在各相关方的关切和诉求之间尽可能取得了协调和平衡。新标准发布后,广大电瓶车生产企业要按照规定要求,尽快设计新产品并进行工艺、设备的升级,早日推出符合新标准的车型。

  考虑电瓶车企业组织产品设计生产并完成检测和认证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故新标准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在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企业既可根据旧标准生产,也可根据新标准生产;2025年9月1日以后,所有新生产的电瓶车都一定要符合新标准要求。

  同时,为便于符合旧标准电瓶车的消化,避免社会资源浪费,新标准额外给予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2025年12月1日之后,所有在售电瓶车产品均一定要符合新标准规定。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消费者已经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会被强制淘汰,可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借助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更新换代。

  下一步,工业与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落实好电瓶车安全风险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部署,强化电瓶车行业管理,加大新标准的宣贯力度,指导各地生产企业尽快吃透新标准要求,进一步提升产品本质安全水平,加快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步伐。

首页
产品
案例
联系